根據美國新聞網US News在2017年的調查,瑞典、挪威和丹麥囊括了最佳育兒國家的首三位。令人不禁好奇,究竟北歐的教育模式如何影響小孩子呢? 我們就來看看北歐家長的育兒之道:

玩具不需要多!
斯堪地那維亞人認為小朋友擁有太多玩具會令他們的專注力更差。即使只有小量的玩具,小朋友也能發揮創意,創立獨有的玩法,也能令他們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不論天氣好壞,也享受這一刻
挪威語中有個特別的詞彙-「 friluftsliv」,意思即「停下來欣賞大自然和四周美景的能力」。因此,無論天氣好壞與否,也無阻他們出外散步的心情和決定。他們最重視的,還是靜下來欣賞大自然的一刻。

儘然把全身弄髒,也要盡情地玩!
北歐的家長認為小朋友能夠表達自己的慾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最重要。因此,他們甚少阻止孩子去玩樂。在北歐,小朋友可以隨意玩泥巴、跳進水坑。相反,如果小朋友一身乾淨地從公園回來,家長反而會覺得他沒有盡情享受玩樂時間呢!

享受運動,不是獎牌!
做運動也是北歐家長非常鼓勵的活動。不過,他們從不計較小朋友在運動上得到第幾名、要考上什麼資格。還是回到基本,小朋友喜歡就好了!

赤裸著身並不是羞恥的事!
在斯堪地那維亞,常常會見到小孩子裸著身體在海灘上跑。那並不是因為斯堪地那維亞人有什麼特別的辟好。只不過是他們並不覺得自己的身體是羞恥的事情,反而希望小孩子也可以認識和了解自己的身體。
拒絕性別定型
家長不會刻意為孩子刻意挑選女性化或男性化的衣物和玩具。他們多穿著中性顏色的衣服,例如黑色、啡色、灰色。
如此「放任」的管理,確實跟華人社會裡以禮儀和規律為首的教育模式截然不同呢! 北歐人較重視的是小朋友身心的發展,希望他們能建立正面價值觀。這一點,相信也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