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從來就是弱勢群體。為甚麼會這樣說﹖以近年最受關注的食品安全為例子。過去我們到麥當勞購買快餐時,很多時都不會過問這一個漢堡包、麥樂雞是怎樣製造、源產自哪裡,因為我們會選擇相信大品牌的「公信力」。但2014年爆出麥當勞使用了上海福喜食品的過期肉製造食材後,麥當勞的「公信力」崩潰,消費者轉移相信「事實」,然而,所謂的「事實」又是否真的是「事實」﹖根據普華永道的一項調查指出,39%受訪食品企業表示,食物造假並非難事,有42%的受訪企業更相信,僅憑藉標準的食品檢測制度,是無法完全偵查出造假食品和控制造假的行為。
這就是為何我會說消費者是弱勢群體。在當前的消費模式下,消費者往往處於被動的狀態,普通的消費者並沒有管道能夠得知事實,即便網上有所流傳,也不容易判斷。要一改消費者被動接受的弱勢情況,就需要一個不可竄改性的技術,而近年新興的區塊鏈技術正正以「事實取代公信力」,有助消費者得到更多的知情權。
區塊鏈的本質就如同一本記帳簿,凡有需要記錄資料,就能用得上這個技術。區塊鏈中的每一筆資料一旦寫入就不可以再改動,只要資料被驗證完就永久的寫入該區塊中。除了一般應用在樓宇按揭、貿易融資的金融層面外,中國內地亦已將區塊鏈技術用於食品安全監管上,比如中國監管部門要求企業更妥善地保存從原材料採購到加工製作再到銷售全鏈條的記錄。而沃爾瑪亦試運行區塊鏈解決方案,用區塊鏈技術跟蹤豬肉從農場到加工廠的整個過程,涵蓋整個生豬的供應鏈,同時記錄和存儲溫度和保質期等資料。由此可見,區塊鏈其不可竄改性將成為消費者得知「事實」的重要場所,在優化供應鏈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High Plus 高佳+ 董事 Professor K
新零售革命﹕區塊鏈技術如何讓
消費者更強大——以食品安全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