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愛情心理學】為什麼每次都愛錯人? 依戀模式讓你先找回自己

童話故事,男女主角互生情愫、互相了解,最後一起快樂生活。可以現實世界中卻沒有童話,只有雙方不斷的追追逐逐,還伴隨各種不安和疑惑。為什麼我愈是靠近,你卻愈是避開我? 為什麼我想像中的伴侶,總是跟現實的不一樣?

心理學中的依戀理論或者就能夠給大家一個解答。

這個理論由英國心理學家 John Bowlby提出,他透過研究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和關係,把人與人之間的互信關係,分為三個依戀模式: 安全型依戀、逃避型依戀、焦慮型依戀。而在1987年,兩位學者Hazan 和 Shaver 更把依戀模式套用到成人的戀愛關係中。他們發現親子互動時的依戀形態與孩長大後跟伴侶的依戀形態有一定的關係。

簡單來說,如果童年時孩子跟母親的關係有猜疑或不安,這種焦慮會直接反映在成長後的戀愛關係之中。了解自己和伴侶的依戀模式,對你們彼此的關係成長亦有幫助。

安全型依戀: 相信你一定會在這裡等我!

安全型依戀的人享受彼此之間的親蜜關係,在關係中較少猜疑或不安,也不會因為沒有對方在旁,而感到寂寞。他們能更放心地追求各自的獨立空間,因為他們知道,當有天他們感到累了,家裡總有一個人在身邊等待、支持他。

跟安全型的人在一起,你們的關係會更穩固,也能享有更多一個人的時光。

焦慮型依戀: 你喜歡我嗎? 真的嗎?

焦慮型依戀的人在戀愛中容易感到焦慮,容易轉牛角尖,害怕對方不再愛自己。於是他們會用盡方法希望得到伴侶的注意,例如是時刻查看他的動態、頻密短訊和打電話。

可是焦慮型的「熱情」往往會把身邊人嚇倒,或成為壓力。嘗試把你的愛換個方式去表達,也請好好相信對方吧!

逃避型依戀: 我不需要你,我一個人也可以好好!

逃避型是個矛盾的人,太親密的關係會令他們感到不自在,但當對方離開自己時,又會感到不安。為了避免這種不安情緒,他們會把自己從事情中抽離,表現我獨立,並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可是他們內心其實很渴望另一半關心自己。

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逃避並不是一個好方法,反而令自己更加焦慮不安呢!

挑選工作桌要注意的三件事

16:8間歇性禁食法 讓你有規律地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