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生活晴報》livechat分享
Dr. Lo的Art of Living

_DSC9626擔任南華傳媒副主席期間,盧博士親自出馬訪問城中名人好友,並於2014年輯錄成書,書名為《Art of Living》。今次,就換個角色,輪到這位領袖分享他生活的藝術。從讀書、工作、至到家庭,甚至健康,盧博士一直無間斷地學習。不論高低起跌,他依然熱衷地追尋一個又一個新目標,亦同時對前路、對自己瞭解得更多。
Text/ Frances
Photo/ Joe Kwok Photo Ltd
Venue/ Alibi – Wine Dine Be Social
Dr. William Lo 盧永仁
盧永仁博士,香港商界名人,一位劍橋遺傳工程學博士投身企業策略顧問,於職場生涯中擔任多間不同界別企業的管理層,最為人熟悉的有香港電訊、花旗銀行、中國聯通、I.T.及南華傳媒等。
《生活晴報》創刊及出版人
Kimmi Cheng 鄭錦嬋
一向注重身體及心靈健康的她於2001年創立了《生活晴報》,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生活資訊,並且推廣健康生活潮流,帶領追求生活質素的品味人士進入潮流健康新領域。
----------
Kimmi:我知道你在職場上有很好的經歷,讀書方面也很優秀,要有這樣的成績於當年並非易事呢!
DR. LO:因為我喜歡讀書嘛!不喜歡讀書又怎會讀這麼多書呢?我喜歡解決問題,這或許是天生的性格。我從小已是個「每事問」,這種性格令我不斷修讀更高的學位。讀到master、PHD時要做研究,好奇心和想解決問題的心是我重要的推動力。直至讀完PHD,再沒有東西可以讀──於是始終要面對現實。
Kimmi:那時你多少歲?
DR. LO:我用七年讀了四個學位,讀完後大概是26歲吧!本來想當科學家的我那時問自己:我真的想以科研為終身職業嗎?我能做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嗎?因為研究科學跟做生意不同──做生意可以估算成本、盈利;做科研卻是挑戰大自然,確定性不大。我的結論是:要做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定要不計較──而我並非這樣的人。不是說計較甚麼,而是我是喜歡見到「result」的人,不論最終成功與否。於是我想:為何我不試試其他範疇的東西呢?
Kimmi:你的人生經歷高高低低,在不順利的時候,你抱持甚麼心態面對?
DR. LO:回望過去,你會發覺每一次學到新事物,並非因為你成功,而是因為你失敗。所以一個沒有失敗過的人,或許並不能發揮他的潛能。相反,在成長、事業路途中經過跌宕,你才會後退一步看清楚──是方向不對?力度有誤?還是操之過急?這樣才能自我調節。現在的我信奉佛教,更覺世事都是因緣際遇,但在因緣之中,也有自己可做決定的空間。說起事業,這麼多年來,我最開心的是以前幫助過我的手下現在亦能獨當一面,亦會告訴我他們與我共事是其中一段最開心的時間。這很窩心,這種「return」並非金錢或其他東西可以取替。
KIMMI:這的確很窩心!說過工作,不如又談談家庭。你對你14歲的兒子有沒有甚麼期望?又或者對於家庭和教育方面有沒有甚麼想分享?
DR. LO:我覺得現在這個世界很不同。十多歲,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太容易取得資訊,所以你不能跟他們說:「我告訴你,是這樣的」。當他一問我一答,然後他說:「Google並非這樣說的」,我可以怎樣?可是我有經驗,懂分析。所以我認為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愛心,令他們明白到一個人成功與否很取決於他是否懂做人,而非是否懂做事。而除了如毒品般不能越過的界線,我都會讓孩子去嘗試各種事物,因為愈早接觸到失敗,愈能夠學習。我會鼓勵孩子解決問題,譬如兒子想買iPhone時我就叫他寫文──為甚麼要買iPhone而非Android的手機?那時兒子只得十歲,他就上網收集資料,告訴我他的理據。其實我一直在訓練他的批判思考能力。
Kimmi:那麼對於健康方面呢?你曾經歷病痛,當時如何面對呢?
DR. LO: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無敵的。但別輕視一些身體給你的訊號。數年前我在身體檢查時發現自己患病,口裏不停生痱滋,幸好很快治療了它。回頭看,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差才會生痱滋的,生痱滋看來像小事,但其實身體的任何問題都可能是訊號。這次經歷後,我當然更注重健康。人總是這樣的吧!以前叫我要健康我也未必會聽。我現在也不喝烈酒,只喝適量的葡萄酒。
Kimmi:那次的病會否與壓力有關呢?
DR. LO:也許是的。很多人都說我懂得處理壓力,或許就是我把一切都藏在心裏,反而害了身體。所以醫生說有時適量的發洩未必是一件壞事。
Kimmi:不過這始終是一種經歷吧!
DR. LO:沒錯。我凡事都喜歡看兩面。我能及早發現病痛,才能及時治療它,隨後的生活模式亦變更健康,這也是一件好事!只要抱較正面的態度看待事物,凡事都會更好。
 

MegaLife Vol. 317 September 2016

《生活晴報》管理小貼士
對問題員工仁慈,就是對好員工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