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張世華醫生】腹痛肚瀉但找不到原因?可能是你的小腸已經出了事

【張世華醫生】腹痛肚瀉但找不到原因?可能是你的小腸已經出了事

小腸佔據了我們人體腸胃道的75%,約有5至7米長,然而小腸疾病只佔所有腸胃道疾病的不足10%。腸胃肝臟專科醫生張世華醫生就提到,因為小腸疾病發病率相對較低,許多時候大家都忽略了它的健康。但當普通胃鏡和大腸鏡都無法診斷出腹痛、肚瀉等病痛原因時,很可能就是小腸出了問題。

小腸疾病的發病率雖低,但小腸疾病的種類卻不少,主要可分為良性(例如小腸炎、微生物感染、小腸內異物阻塞等)和惡性(例如小腸腺癌、類癌、淋巴癌等)。而小腸疾病的臨床癥狀沒有特別性,也是其難測的原因之一。因為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不明腹痛、吸收不良而致體重下降等,這類一般腸胃道疾病會出現的情況都有機會是小腸疾病的癥兆。

再者,小腸遠離口腔及肛門,長度又長,而且被腹腔內的腸系膜束縛成多個複合腸襻,實屬腸胃道內最難檢查的一部分。不管是對患者還是醫生來說,診斷和治療小腸都是一大挑戰,小腸甚至被稱為腸胃道的「黑暗大陸」。

#最新技術31分鐘完成小腸檢測

小腸作為幫助我們完成食物消化及吸收的重要管道,必須從日常習慣做起,好好保護其健康,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張世華醫生表示,小腸並非獨立個體,只有保持健康的腸胃道狀態,才能夠確保小腸正常蠕動運作。而要維持腸道健康,就要從三大基礎入手,它們是水分、纖維和益生菌。喝足夠的水可以幫助軟化大便,膳食纖維在吸收水分後亦能夠增加糞便體積,從而加強腸胃蠕動。另外,除了基本五份蔬菜水果以外,建議進食一些全榖麥類的食物,像是紅米、糙米、燕麥片等等。

最後,所有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的微生物都被定義為「益生菌」,它們會協助本來寄居在腸道內的好菌對抗致病菌,抑制壞菌的增生。如此一來,還會起到調節人體免疫系統的效果,加強抵禦病菌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有芝士、乳酪和韓國泡菜等等。不過要注意的是,當中雖有龐大的益生菌數量,但其存放溫度和溫度會影響益生菌的活化,所以食物衛生切記多加留心。

鳴謝:精確醫療

太夜吃晚餐影響新陳代謝 10時後進食晚餐易有高血壓

【一分鐘食材】盛宴上的「山珍」 美顏又護膚:冬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