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六個親子對話注意不要犯

「咁小事,你唔好唔開心啦…」

聽到這一句,你會有什麼反應?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即使說者只是想令對方快點振作,但是在聽者的角度而言,這句話就像諷刺她太脆弱,竟然為這麼小事情而傷心。

文字能吐露心聲,但如果表達得不好,同時也像一把隱形小刀,對對方造成傷害或是壓力。即使是身經百戰的大人也會感到不好受,更何況是仍然在成長和摸索的小朋友呢?

外國網就綜合了幾個常見的親子對話,其實只要常見換個字眼,令人感到更自在。

「我以為為榮!」

小朋友取得成就,父母固然開心,但其實這些成就終究是屬於小朋友。他們應該為自己達成一些目標而感到興奮,而不是因為得到父母的讚賞而努力。

⇒ 你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

這樣更能令小朋友發自內心地去努力,改善自己!

「我在你這個歲數早已經學會了!」

這樣能激發他的好勝心,但這樣做孩子長大後也會變得愛比較、愛批判,而不是為了從心而發地努力。

⇒ 讓我來教你吧!

直接、正面的提出方案,才能真正改善!

「我對你感到失望!」

這樣說只會令小朋友感到自卑,並不會激發他的動力。而且,每個小朋友的成長背景、性格發展也不一樣,不能就這樣草率作比較。

⇒ 你所做的事情讓我感到沮喪,因為…

不再專注在過錯中,而是讓孩子知道做錯的地方,下次才能做得更好

「不要再哭了!」

這句話就等同上文叫別人不要不開心一樣沒有意義。哭泣、傷心都是自然的情緒反應,比起阻止他們釋放情緒,不如試著讓他們從情緒中抽離,看看怎樣一起解決事情。

「你怎麼了? 哪裡受傷了?」

⇒ 這樣能讓孩子感到安心,知道大人會幫助他一起解決。

「別管我!」

這樣會令小朋友感到無助,以致長大後也不再向父母求助。當然父母也會壓力爆煲的時候,絕對需要一些休息的空間。但千萬不要把情緒帶給小孩子。

⇒ 怎麼了?

先了解小朋友的需求,看看緊急的程度再作處理。

⇒ 媽媽有點事情要處理,可以給我一點時間,待會我再跟你談好嗎?

如果無法即時處理,也請禮貌地跟小孩解釋,讓他們學會尊重和體諒。

【歐遊】冬天必去的四個歐洲地方 體驗不一樣的聖誕

Instagram推新措施 禁止青少年觀看這類廣告!